隨著政府推動「虛坪改革」,未來買房的公設比可能會從現在的30%降到25%左右。這聽起來好像挺不錯,但實際的影響會是什麼呢?房價真的會因此降低,還是會出現一些隱形的成本呢?如果你也一樣正在考慮買房,這次的政策變動可能會對我們的購房決策產生直接的影響唷!
實坪 vs. 虛坪,這兩者差在哪?
讓我們簡單了解一下「實坪」和「虛坪」的區別。「實坪」
而台灣目前大多數房子都是用「虛坪」來計價,
這幾年,許多新建案的公設比甚至超過30%,這就讓不少人覺得自己花了不少錢買房,結果卻有一大部分錢都花在了無法直接使用的公共設施上。也有不少人抱怨,建商設置了許多不必要的公共設施,如泳池、健身房,雖然使用率不高,卻因為這些公設的設計推動房價跟著上漲。
從上面計算的方式可以發現,因為實坪制不計入公設面積,所以即使房屋總價相同,實坪制下的每坪單價會顯得更高!
虛坪改革會帶來什麼變化?
如果政府真的推行虛坪改革,改用實坪計價,我們可能會看到以下幾個變化:
1. 房價可能變高
雖然公設比降低,但每坪房價可能會變高,因為建商還是會把公共設施的成本轉嫁到房價上。未來我們可能得花更多錢才能買到與現在相同大小的房子。
2. 財產登記坪數可能縮水
如果你像我一樣已經擁有房子,未來登記的坪數可能會變小。假設原本登記的是80坪,改用實坪計價後,可能只剩下52坪。這樣一來,財產縮水的感覺不可避免,也可能影響房子的轉售價值。
3. 價格比較變得複雜
當不同時期的房子採用不同的計價方式,未來在轉手或比較價格時可能會變得更困難。買賣雙方要如何公平地衡量房子的價值?這可能會讓買賣雙方都感到困惑。
4. 稅收影響
如果實坪制實行,房屋的登記面積減少,房屋稅等稅收也可能隨之降低。這讓人不得不思考,政府是否會因此在其他方面增加稅收,以維持財政平衡,進而對民眾的其他項目課稅。
我認為,虛坪改革面臨許多挑戰,推進難度不小。即使公設比降低,房價總額可能仍不會下降,因為建商往往能將成本再轉嫁給消費者。從居住正義的角度來看,除非政府能有效解決囤房和空屋問題,否則這次改革可能無法真正幫助到有購房需求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