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要學投資理財?這 3 種理財習慣,讓你 55 歲前提早退休!

文章目錄

投資理財一直都是熱門的話題之一。

但多數人從小到大對於理財的觀念,大多是將注意力集中在「我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、獲取高薪的收入」等,這些深深灌輸在我們腦海中的思維,自然而然對於「投資理財」這門課程就顯得較為陌生。這時很多朋友會問,我現在學來的及嗎?我是投資理財新手我能學得會嗎?理財真的重要嗎?

因此本篇將告訴你,學會投資理財的重要性以及不用 55 歲就能提早退休的秘密!

延伸閱讀:存不到錢怎麼辦? 3 個解法讓你釐清自己的花錢問題,有效降低月支出!

投資理財是什麼?

俗話說:「你不理財、財不理你」。 以字面上「理財」的解讀,理財 = 理好你的錢財,這句話聽起來簡單,要確實執行卻不容易。

我們必須先學會把錢管理好,掌握收入及支出的流向,做好適當的財務分配,這是投資理財的第一步。 再者,必須先釐清自己,為什麼想學習投資理財?例如:有些人不想一直被工作綁住、有些人想要提早退休等諸多因素。正因這些重要動機,才會使自己願意花更多時間去行動、去了解,投資理財的重要性。

投資理財的 3 大好處

 投資理財,不外乎就是讓生活品質更好,統整出以下3點,期許大家早日達成!

投資理財好處一:提高生活品質

投資理財

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過上高品質的生活,不僅僅是滿足基本的生活需求,更多的是當你有了物質上的慾望,例如購買一間夢想中的豪宅,又或者是開著一輛名貴的跑車奔馳著,而這些高質量的生活,皆能透過投資理財來達成目標。

投資理財好處二:替自己增加收入

投資理財

除了平常工作賺的辛苦錢之餘,還能透由投資理財的方式,以錢滾錢,快速達到財富累積,使自己每個月能增加更多額外的收入。例如用錢買股票、再用股票生錢、然後再買回股票,這一連串的流程就是以錢滾錢的方式,最終達到複利效果。

投資理財好處三:提早退休

投資理財

相信大部分人都不想一輩子被工作捆綁住,每天被工作上的壓力壓得喘不過氣,幻想著隨時能fired掉老闆。所以,藉由投資理財的規劃,可以達到收支出平衡,讓你快速累積到退休基金,提早過上退休生活。

延伸閱讀:為什麼要投資? 4 大原因告訴你進入高收入循環的重要性!

投資理財的日常小撇步

投資理財的方法千百種,以下是幫大家統整出常見的 3 個簡單步驟

投資理財撇步一:使用不只一個帳戶

「多帳戶管理法」很適合用於小資族,來做為資產分配的方法之一。不同銀行的帳戶有不同的用途,例如日常開銷、娛樂及投資理財等,分別在不同的帳戶使用,分類好各個使用類別,更能掌控收支出的狀況,提高存錢速度。

投資理財撇步二:帳戶設為自動轉帳

投資理財,最害怕的就是半途而廢。為了避免忘記每個月的定期儲蓄,可以將自己的帳戶設定為自動轉帳模式,只要時間一到,銀行就會將設定好的金額準時轉入指定帳戶,落實執行儲蓄計畫。

投資理財撇步三:541 法則

大部人領到薪資後,會將一部分錢存進銀行定存,或拿更多的錢去投資,其餘則做為日常花費,這些都屬於收入分配不恰當的情況。而「 541 法則」又或者是「 631 法則」,就是為了能夠適當的分配收入。原則很簡單,分為以下3個部分進行財務分配:

  • 日常支出 (50%)

包含個人、家庭等,食、衣、住、行、育、樂、勞健保等等,任何有關生活必需品的開銷及娛樂費用加總,建議控制在年收入的 50 %~ 60 %,才有空間規劃更多的財務目標,並逐漸累積財富,同時也不會過度壓縮現階段的生活品質。 

  •  投資理財(40%)

常見的股票、基金、債卷、儲蓄險及房地產等,凡是各種投資工具又或是非以保障為主要目的的理財型保險,建議提撥年收入的 30 %~ 40 %之間,做為短、中、長期的分批買進,更為有效的妥善規劃。

  • 風險管理(10%)

建議每年用 10 %的年收入進行風險規劃,不僅保護其餘 90 %的資產,還能避免收入中斷或意外的高額支出,同時也能為自己和家人提供生活上的保障。

延伸閱讀:想要節省生活開銷?理財專家教你降低月支出 3 個步驟!

結論:學會投資理財,擺脫月光族

今天我們分享「學會投資理財的 3 大好處」,希望能幫助大家快速了解理財的重要性,為自己的未來提早做規劃,提早過上退休生活。

學會投資理財,不在當月光族。

若你在投資理財上有任何疑問,歡迎加入我們的官方 Line@ ,輸入【我要學習】,就會有專人替你服務。

我是理財醫生陳大仁,我們下篇文章見!

延伸可閱讀資料

  1. 貨幣
  2. 貨幣歷史
  3. 儲蓄
  4. 儲蓄銀行
理財醫生:陳大仁

我是理財醫生陳大仁。

因為現在資訊太發達,資訊量太多導致不知從何下手和辨別真偽,我們透過一套完整的學習系統,將理財學習方式系統化、模組化,按照我們提供的學習計畫,可以為自己帶來穩定的現金流/被動收入,進而更接近財富自由的道路。

立即檢測你的財務性格

更多精選文章
理財醫生:陳大仁
免費訂閱理財醫生電子報
更多精選文章
本周熱門文章